踝關節骨折常見問題
踝關節骨折常見問題
英文版本由江少華醫生撰寫
更新日期:2020年10月15日
摘要
腳踝受傷是很常見, 而物理治療是治療扭傷的最佳方案。腳踝嚴重扭傷一般需要打石膏固定約10天(1) 。輕微(沒有移位)的踝關節骨折通常可以透過打石膏/佩戴氣動式足踝護具來治療。 至於嚴重的骨折則需要進行手術來修復。 有研究顯示,如果在進行骨折手術期間同時進行關節鏡手術(微創手術)來處理軟骨損傷(軟骨不能在X光片顯影),效果會更理想。
介紹
許多踝部的傷患會造成扭傷(例如韌帶撕裂)。如果力度夠大,有可能導致骨折(圖1和圖2)。有關扭傷的更多資訊,請參閱足踝扭傷常見問題。
圖1典型踝關節骨折的X光片。 外踝部分(較細的長骨-腓骨的末端 )出現骨折。 |
圖2a和b:踝關節骨折的X光顯示圖。除了在X光片上看到的骨折外,各種韌帶都出現撕裂徵狀,而在骨骼相互鉸接的地方都有軟骨損傷。
圖2a除了骨折外,關節間隙也在擴大,證明韌帶出現撕裂 | 圖2b除了骨折外,踝關節中間還有一些碎片,如果不進行治療,可能會對軟骨造成損傷 |
我的腳踝很痛! 斷了嗎? 我需要照X光嗎?
當腳踝扭傷時,初期會比較疼痛,但是用冰敷和繃帶包紮後,情況會有所改善。 雖然會感到疼痛,但仍可正常行走。一般情況下會出現腫脹,有時還有瘀傷。但是骨骼的形狀不會改變。
大多數的骨折,痛楚會在最初數小時內加劇。 在骨骼上輕微施壓也會導致嚴重的疼痛,走路亦有困難。 如果屬移位性的骨折(即骨骼不在正確位置),踝關節通常會變形,腫脹和瘀傷。(圖3)
輕微骨折可能與嚴重扭傷難以區分-如有疑問,請讓醫生安排X光檢查。
圖3移位性的踝關節骨折所呈現的典型瘀傷,腫脹和變形 |
踝關節-治療
踝關節扭傷
治療踝關節扭傷的常用方法包括休息、冰敷、壓迫和抬高(R.I.C.E治療法)。最近一項研究表明,中度至嚴重踝關節扭傷,用打石膏或佩戴氣動式足踝護具固定大約10天後,短期康復進度會較良好,但長遠結果則差不多(1-4)。物理治療在幫助恢復踝關節的力量和平衡尤為重要。詳情請參閱“足踝扭傷常見問題”。
踝關節骨折
無移位骨折
如果骨骼僅「裂開」,而沒有移位,正常只需要用石膏固定。如果骨骼有輕微移位,可以作全身麻醉將骨骼「擺弄」到正確位置,並用石膏固定。骨骼的位置必須正確:脛骨(兩塊長骨中較大的一塊)和距骨(腳部)之間即使有輕微移位(1mm)已足以導致軟骨受壓增加40%(8,9),繼而引致關節炎。
移置性骨折
如果骨骼明顯移位,或者醫生未能將骨骼成功復位,則必須進行開放式手術。此手術使用螺絲釘和鋼板將骨折部位重新矯正(圖4)。視乎骨骼受損的程度,手術後可能需要佩戴氣動式足踝護具。如骨折部位較為牢固,外科醫生可能建議您穿著正常的運動鞋,可加快活動踝關節。
Fig. 4 (same patient as Fig. 1 with displaced fracture): |
在踝關節骨折固定術中採用關節鏡輔助來改善手術成效(1)
在2002年的一項有關踝關節骨折固定術中採用關節鏡檢查(鎖孔手術)的研究(5)顯示,近三分之一的踝關節骨折患者也有軟骨損傷。其中,四分之一以上的踝關節內存有骨或軟骨碎片。游離骨碎片或軟骨通常會對踝關節造成進一步的損傷。簡單的踝關節鏡手術可以提高手術的成效。
圖5 關節鏡照片顯示手術器械從踝關節中移除游離的軟骨片。白色部分為軟骨。粉紅色的組織是發炎的關節襯裡 |
圖6關節鏡照片顯示在踝關節受損傷時,白色軟骨撕裂後暴露出呈黃色的骨頭。該儀器是微骨折錐,用於在暴露的骨頭上鑽開小孔以促進癒合。 |
關節鏡下治療末端脛腓(Syndesmotic)關節損傷(6,7)
儘管X光的準確度甚高,但它在診斷兩塊長骨間的關節(末端脛腓骨聯合)損傷略有限制。末端脛腓骨聯合的作用在於將踝關節的距骨固定在正確的位置上,細微至1mm的距骨移位可導致關節負荷增加40%,(8,9)從而增加踝關節的磨損。
踝關節鏡檢查比X光更有效和準確地診斷下脛腓聯合損傷。(6,7)
文獻
1. Cooke, M.W., et al., Treatment of severe ankle sprain: a pragmatic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comparing the clinical effectiveness and cost-effectiveness of three types of mechanical ankle support with tubular bandage. The CAST trial. Health Technol Assess, 2009. 13(13): p. iii, ix-x, 1-121.
2. Hertel, J., Immobilisation for acute severe ankle sprain. Lancet, 2009. 373(9663): p. 524-6.
3. Kerkhoffs, G.M., et al., 10-day below-knee cast for management of severe ankle sprains. The Lancet, 2009. 373(9675): p. 1601.
4. Lamb, S.E., et al., 10-day below-knee cast for management of severe ankle sprains ? Authors’ reply. The Lancet, 2009. 373(9675): p.1602-1603.
5. Loren, G.J. and R.D. Ferkel, Arthroscopic assessment of occult intra-articular injury in acute ankle fractures. Arthroscopy, 2002. 18(4): p. 412-21.
6. Lui, T.H., K. Ip, and H.T. Chow, Comparison of radiologic and arthroscopic diagnoses of distal tibiofibular syndesmosis disruption in acute ankle fracture. Arthroscopy, 2005. 21(11): p. 1370.
7. Takao, M., et al., Arthroscopic diagnosis of tibiofibular syndesmosis disruption. Arthroscopy, 2001. 17(8): p. 836-43.
8. Ramsey PL. Changes in Tibiotalar area of contact caused by Lateral Talar Shift JBJS Am.1976; 58:356-357
9. Burns et.al Foot Ankle 1993;14:153-158
Copyright ©2018 Asia Medical Specialists Limited. All rights reserved.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