頭部及頸部
回到醫生文章

頭頸部的腫瘤常見問題

頭頸部的腫瘤常見問題

頭頸部的腫塊很常見,而且多數是良性。然而,它們亦可能是惡性腫瘤或慢性感染的跡象。如果這些異常的結構持續超過兩個星期及成因有可疑,患者應被轉介作專科評估。40 歲以上患者較有機會是腫瘤性的成因。年輕患者則較常見因炎性、先天性和外傷性的因素而出現腫塊,但亦有可能是腫瘤性的成因 [1]。如果癌症出現,及早發現能提供成功率最高的治療。

簡介

胸鎖乳突肌在人體結構學上將頸部分為前頸和後頸三角。甲狀腺和其相關問題是前頸三角內異常的其中一個較常見成因。它們多數是無症狀的,患者往往在偶然間發現。後頸三角常常會發現淋巴結,而且不一定嚴重。它們一般是無痛的,儘管會不斷增大。其成因通常是感染或發炎。在頭或頸發生的癌症,通常在擴散至其他地方前,會先擴散至頸部的淋巴結。因此,持續超過兩星期的頸部腫塊需要全面的檢查。

甚麼原因造成頭頸腫塊?

造成頭頸腫塊的原因眾多。

淋巴結 ── 它是頸部新的腫塊最常見的成因。淋巴結在感染時會腫大,當它消腫時,(反應性) 淋巴結病將消退,但通常不會回到原來的大小。

良性腫塊 ── 雖然它們不會轉移,但如果它們影響到神經或在頭頸部施壓,仍可以是嚴重的,而且往往需要以手術切除。此類型腫塊包括囊腫、甲狀腺腫塊、血管腫塊、唾液腺等。

癌症 ── 如果頭頸腫塊擴散至周圍組織,就是惡性或癌性的。這些腫瘤可能是原發性或繼發性,源自頭部或頸部,包括甲狀腺、咽頭、喉頭、唾液腺、腦部及/或其他位置。

頭頸原發性腫瘤通常會擴散至頸部的淋巴結。約九成的頭頸癌症是由吸煙和飲酒引起,而這些癌症導致的死亡大多是可以預防的。口腔癌和咽喉癌在不吸煙和飲酒的成人身上幾乎是不存在的。曾經暴露於輻射的人,包括兒童時代接受的醫學治療 (在過去幾十年很常見) 或核輻射來源,都有頗大的風險罹患甲狀腺癌,應定期進行篩檢。

繼發性癌症是由身體其他部分的原發性腫瘤,擴散至頭部或頸部。很多時,頸部繼發性腫瘤源自肺部、乳房、腎臟或皮膚黑色素瘤。鼻腔或鼻竇通道的癌症可能透過頭骨內的神經擴散至腦部。

唾液腺 ﹣ 為第二最大組別,病徵為腫大。唾液腺最常影響腮腺,而且絕大部分 (多於九成) 屬於良性的多形性腺瘤。以拉面皮方法進行腮腺切除術能減少可見的手術疤痕,是現時首選的方法 [2]。

與頸部腫塊相關的症狀

  • 持續超過兩個星期的頸部腫塊,尤其是與傷風、感冒或其他感染無關的。口腔、咽喉、聲帶(喉頭) 、甲狀腺等癌症及一些淋巴瘤(血癌)最初出現時可以是無痛但不斷增長的頸部腫塊。
  • 聲音改變(包括沙啞)持續超過兩個星期
  • 口腔中有贅生物
  • 舌頭腫大
  • 口水或痰延帶血
  • 吞嚥問題
  • 皮膚變化── 皮膚科醫生檢查皮膚變化時可發現基底細胞癌、鱗狀細胞癌及惡性黑色素瘤。皮膚癌與長期暴露在陽光下有關;大部分鱗狀細胞癌發生於下唇及耳朵。
  • 持續的耳痛或吞嚥時耳痛-可能是感染的症狀,或咽喉中有贅生物。

診斷頭頸腫塊

雖然通常沒有治療的需要,但進行適當的檢查,能確保不會延誤必要的治療 [3]。

超聲波及超聲波導引活組織檢查 ── 是首選的檢查。系列性的超聲波掃描是有用的監測工具。

神經檢查 ── 包括眼球活動、聽力、感覺、肌肉運動,嗅覺、平衡和協調等評估。

磁力共振掃描 ── 可以清楚地顯示骨附近的腫瘤、較小的腫瘤及腦幹的腫塊。

電腦斷層掃描 ── 雖然不及磁力共振掃描精準,但有助找出腫瘤或確定其類型、檢測腫大或出血,並評估治療效果。注射含碘顯影劑可加強異常組織在電腦掃描中的能見度。

正電子掃描及單光子掃描 ── 在診斷後有助確定腫瘤的等級,或區分癌性的和壞死/傷疤組織。 它們包含注射放射性追蹤劑。

治療頭頸腫塊

治療方案取決於腫塊成因。良性的頸部囊腫或腫塊通常是透過手術切除。頭頸癌症可使用合併治療,包括電療、化療及外科手術,視乎其性質而定。

參考文獻

1. Rosenberg TL, Brown JJ, Jefferson GD; Evaluating the adult patient with a neck mass. Med Clin North Am. 2010 Sep;94(5):1017-29.

2. Pfaff JA, Moore GP. Otolaryngology. In: Marx JA, Hockberger RS, Walls RM, et al, eds. Rosen’s Emergency Medicine: Concepts and Clinical Practice. 7th ed. Philadelphia, Pa: Mosby Elsevier; 2009: chap 70.

3. Chen A, Otto KJ.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neck masses. In: Cummings CW, Flint PW, Haughey BH, et al, eds. Otolaryngology: Head & Neck Surgery. 5th ed. Philadelphia, Pa: Mosby Elsevier; 2010: chap 116.

此文章原文由亞洲專科醫生以英文撰寫

 © 2017 亞洲專科醫生有限公司,版權所有